王翼:十年飘洋越海求学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潮籍学子选择飘洋越海到异国求学,与老一辈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不同,他们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更多是通过学习知识,感受不同文化的冲击,开阔视野。
王翼是众多潮籍海外留学生中的一位。十年漫漫海外求学路,他的经历的轨迹犹如一道跨洲越洋的圆形弧线,从汕头到南太平洋(601099,股吧)上的新西兰,从新西兰到英国伦敦,最终回到中国。
王翼曾经代表英国潮汕联谊会,专程到报社拜访《天下潮商》编辑部。当我们在北京再次遇到这位年轻的副会长并进一步了解他的经历时,我们觉得在他身上有着传统潮汕人的秉性,也有着新生代华人的特点,是我们了解当代潮青走天下的一个缩影。于是,《天下潮商》记者在北京约访了王翼。
远赴新西兰求学
王翼的父亲曾是中国南海舰队的一位海军军医,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随中国南海舰队到南太平洋执行任务,此后,对这片海域一直怀有深切的情感。也正因为父亲的特殊情节,高中毕业的王翼选择了南太平洋上的新西兰为其留学生涯的起点。
2001年,王翼就读于梅西大学,后又获得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学士学位。“出国留学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刚到国外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从什么都不懂到融入当地社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王翼坦言。
另一方面,海外留学费用繁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翼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选择半工半读。王翼告诉记者,他从事过非常多的行业,酒店,传媒,餐饮等等。“我在酒店工作了五年,从客房清洁开始,做到夜班经理,管理一个三星级酒店。当地洋人不大愿意做夜班,我们刚好可以补这个空档。”
2006年,王翼毕业后选择在新西兰一家华文媒体工作,主要负责将国际品牌带入中国市场。但是,“不安分”的他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伦敦广阔的舞台
2007年8月,王翼离开新西兰,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深造,开始电影产业硕士学位的攻读。在英国伦敦,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挥的空间。就读期间,他成立了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中国学联,并担任学联主席。在他的带领下,学联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在伦敦的活动,对BBC西藏动乱欺骗性宣传的抗议等。
英国的华人活动总少不了王翼的身影,他多次参与英国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的策划组织和宣传招商。他还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英国华人电影协会,帮助优秀的中国独立电影到英国各个电影节参展。2008年10月,获得硕士学位的王翼顺利进入了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工作,后担任全英学联常委。
在伦敦求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翼结识了伦敦金斯敦大学的博士、潮籍留学生李泽霖。他们和其他在英国的潮籍青年,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于2008年9月成立英国潮汕联谊会。王翼现为英国潮汕联谊会副会长,他介绍,英国潮汕联谊会现有会员近两百人,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英国各地。英国潮汕联谊会每年虽然只有一两次活动,但在英国的潮人参与十分踊跃。
寻梦在路上
王翼告诉记者,他去过很多偏远的地方,遇到不少潮汕人,潮汕人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而且团结、友善,只要听到家乡的话音,几句攀谈后,便像老朋友一样亲切。王翼说,2006年,他毕业旅游时,在世界最接近南极洲的一个城市--新西兰的皇后镇,遇到了一位卖快餐、非常热情的潮汕老乡。
“老一辈在海外大多是从事传统行业,比如餐饮,商贸,制造业等,他们的事业非常成功,令人敬佩。新一代潮青学历较高,秉承老一辈潮人传统精神,更具开拓性,敢拼敢闯。在英国,有非常多的潮青攻读传媒、电影、IT、造船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
王翼笑言,自己身上有着老一辈潮人“红头船精神”。回忆海外留学生活,他说,最艰难时曾经连续一个月在新西兰吃当地最便宜的麦当劳,一顿两纽币(约人民币12元)。“这么多年,我经历的酸甜苦辣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以后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0年,王翼考虑到父母年纪较大,回到中国发展,目前,在北京从事电影产业和媒体传播。谈及未来的人生规划,王翼表示,他的梦想依旧没有变--成为影视行业的制作人。"潮青,尤其是出国留学的潮青,他们身上有很多矛盾体,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出的火花,我希望能借助作品反映和表达海外潮青这一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