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77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做过整容手术的年轻人。75.1%的受访者认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容貌与其个人竞争力有必然联系。专家指出,过分看重镜中自我,总以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是心理不健康的体现。(8月7日《中国青年报》)
反对
“面子工程”缺乏持久性
不用说,一个人漂亮的容貌,可以给他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而通过这种他人感觉上的良好,又可以在其他方方面面上,给自己带来更多额外的良好反馈。面对这种“不劳而获”的“相貌福利”,相信在任何一个相貌平平者心中,都会充满羡慕嫉妒恨。由此来说,在这个视美为生产力的年代,如果硬说漂亮脸蛋不值钱,理由真的很匮乏。
但反过来讲,形象好、脸蛋漂亮,终究只是一个“面子”。靠“面子”优势获得的竞争优势,仅仅是一种始发优势,而任何稳定持久竞争力的获得,都无法仅仅靠“面子”来提供。也就是说,外貌的美好,看似可以在瞬间击败对手,但却并非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事实上,也只有内在实力的积累,才是可持续发展并胜在最后的强大源泉。
再者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难免会失彼,用太多时间金钱去关注与投资“面子工程”,对于“里子”的建设无形中就会打折扣。而更不好的情况是,当一个人习惯了以“面子”取胜的捷径之后,还会有多少耐心沉下心来,去适应修炼内在实力的艰辛与缓慢过程?人们渴望成功,但却不想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而是想方设法抄近路、找捷径。于是乎,急功近利便成为社会活动的无意识准则,以至于最终规则被打乱、道德遭无视。
但显然,丛林规则不会永远霸占我们的生活,浮躁亦非我们永远的生存状态。小道上成功“包抄”的美好体验,终会让我们对“走大路”丧失兴趣与能力,作为正处在规则学习期的年轻人,任何有悖于现代价值观的规则灌输,即便能带来一时爽,但对于他们以后长远的发展,其实都提供不了任何向上的正能量。
总之,年轻人通过“面子工程”提升竞争力并非毫无道理,但这终究只是一个只有短期效应的“面子”而已。从长远来说,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走,再光鲜的“面子”都要面临“落地”的尴尬现实,“美人”终究要迟暮,最终只有靠实力说话的“英雄”,才不会走向末路。
万光武
貌美也不能一路通吃
难道容貌姣好就能“一路通吃”?难道相貌不佳就只能“喝西北风”?不可否认,容貌姣好在求职、工作中确实能占到一些便宜。但是,容貌和竞争力并非都成正比,不少“花瓶演员”就只能昙花一现,而像与漂亮几乎不沾边的央视主持人张越、歌星韩红等人,其竞争力在同行中实在是高出一筹。
这么多的人如此看重容貌,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肚里无货,或者对自己能力不自信,所以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希望借助容貌拉自己一把;二是受到大环境“以貌取人”的影响,君不见,不少用人单位完全属于“外貌协会”的;三是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不管自己外貌如何,都要跟潮流、赶时髦,花巨资进行整容。
从个人角度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适度的修饰无可厚非。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美的觉醒”的时代,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美的权利,也是社会的进步。但是,过度追求外貌美,不仅是一种自我轻视,也容易导致容貌歧视——在幼儿园,老师就喜欢漂亮的孩子;在法庭上,法官就对外表美丽者的偏向……殊不知,这种容貌歧视,不但对相貌普通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加剧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往大处说,对外表的过度关注,还涉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问题。
什么叫美?说通俗一点就是“感觉良好”。而感觉是否良好,不全在于长得漂不漂亮,不是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吗?当下的年轻人要增强竞争力,应该锻造更坚强的意志,受得住压力、经得起诱惑;要注重个人内在美的培养,因为心灵永远比外表重要。人的容貌终有珠黄的一天,而内在美就像老窖里的酒,经久弥香,香远益清。
社会应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努力消除各种歧视——就业公平了,上学公平了,打官司公平了,办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公平了,谁还要在提高竞争力方面挖空心思做“容貌文章”?
毛开云
理解
从否定到认同是务实表现
多少年来,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成功总是与拼搏、奋斗相连,而与容貌、身材之类无关。凭借容貌取得成功,大都也会遭人鄙夷。换言之,成功应该是靠后天努力,而不应该是靠先天因素尤其是容貌取得的,看重自己的容貌令人不屑,以貌取人也是不对的。典型的说法就是,内在的美远比外在的美更加重要,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所以面对调查结论,专家们的无奈和遗憾一览无余。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这个调查并不是让受访者自主选择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是仅就容貌与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判断。换句话说,75.1%的受访者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并不等于否定竞争力的其他因素。如果把调查中的容貌换成“家庭背景”、“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等,恐怕一样会有大多数人认同它们与竞争力间的必然联系。构成竞争力的因素,本来就是多元的。
从对容貌的“否定”到“认同”,是务实的表现。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来讲,希望自己能够漂亮帅气,无可厚非,而从他人角度而言,对容貌佳者容易产生好感,也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认同容貌与竞争力间的联系,也意味着社会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多元化社会的认识更加清醒。如何取得竞争力,如何获得成功,社会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单一的、简单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看清这个本质,在获得更大竞争力、走向更多成功的道路上可能也会少些曲折。
当然,认同容貌的作用,并不是要过分夸大容貌的竞争力,甚至把容貌置于其他因素之上,抑或鼓励年轻人心安理得地依靠容貌吃饭,容貌不应该遮蔽后天努力的作用。
刘化喜
这是个以貌取人的年代
俊男美女不只在情场得意,更开始在职场上攻城略地。在这个风格当道、讲究个人品牌的时代,光靠能力,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先把自己变精品,让识货的一眼就看见你,然后,才有机会爱上你。
许多企业主在面临遴选新任经理人,被问到这个问题:“如果有几位专业、资历、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各方面指征都具备相似实力的候选人,你最后会选择哪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是:“‘看起来’像主管的那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看起来像”?职场的“性别歧视”与“外貌歧视”当然普遍,美国社会科学界的社会心理学领域有几篇常被引用的论文,都证明:男子高而帅,女子貌美兼身材佳,绝对有助于升迁。影响所及,大陆甚至有“人造美女”选美赛,当选者是整型最成功者。
美丽的门面、应对进退合宜的谈吐,所谓的“美感”分数——BQ(Beauty Quotient)逐渐成为职场升迁与人脉扩张不可或缺的一环。
“许多努力工作的人,在职涯攀升的关键阶段,却遇到玻璃天花板,往往输在以为最好搞定,却完全料想不到的形象包装上,”为多家企业以及个人担任形象顾问的某专家说,其实企业最想培养的还是上得了台面的人,因为这也关系到“公司的形象”。
但对真正想凭本事吃饭的人来说,过度关注其容貌反而会使其心生厌倦。马英九就非常厌恶这种“以貌取人”的评论。每次遇到记者们臧否马市长的容貌,有关人士就会不耐烦地匡正:“这对他(马市长)是侮辱!难道他没有更多才华可以说的吗?”
冯狂
■三言两语
●辜鸿铭认为,中国女子的地位比西洋女子高,中国人的婚姻遵父母之命,注重女人的廉耻名节,西洋女子不一样,为求偶残酷竞争,在社交场合取悦男人。这样,美貌者占了优势,而相貌平常、但温柔贤淑的却吃亏,也就是说,西洋的婚姻自由是不道德的,它损害了女人的人格,驱使她们献身以钓取男人的欢心。
——莫非
●人,或许就不是平等的,出生以来就有脚程快之人,美貌之人,父母贫困之人,拥有病弱躯体之人,出生、成长、才能都各不相同,所以才会有竞争有奋斗,过于追求平等只会导致慵懒与堕落。
——斐少卿
●生活不止有一面,美貌绝非仅有的核心竞争力。——马志业
●因为出版时尚类杂志,认识众多美女,发现很多美女工作,生活都只有一个目标:找个有钱的老公,一天到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本身没错,但试想,美貌是短暂的,如想男人一直爱你,没点特长,没点能力,这退货是迟早的问题!
——王杰
●骄傲基本上是竞争的……骄傲无法从拥有某事物得到快乐,只有在比旁人拥有更多时才会感到快乐。我们说人会因富有,或聪明,或美貌而骄傲,但并非如此,他们是因为比其他人更富有、更聪明或更美貌而骄傲。
——C·S· 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