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紫光集团副总裁郭元林谈人力资源战略

人才市场报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紫光应该算是最早提出“人才工程”概念的公司之一。紫光公司一开始加盟的人才是从学校里来的人比较多,但现在这一比例下降了。通过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一个新员工从毕业到成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人才”,5年会是一个普遍的周期。衡量标志是他掌握了管理局部团队的能力。紫光在人才培养上有一个做法,是采用拟定一个“百人计划”,将有潜力的培养对象重点对待,比如列席高层研讨会,每年组织几次专题培训班,提高对他们管理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选择一些中层人员到一些高校学习EMBA(每年四、五个人)。经过几年的发展,紫光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只要是人才,就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一个更大的规划发展空间。归根结底,企业吸引人才不光要靠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实现人才价值的条件。 
     
    我认为好用的人才肯定是工作两三年以上的人才,一个企业应有高精尖的人才、好用的人才和听话的人才三个层次。我们前几年从学校的培养和企业的用人上更多的是关注中间这个层次,大概是大本毕业这种水平。高精尖人才主要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缺的。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是很不合理的,突出的表现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这类的人还不具备担当软件工程的组织管理人才或是系统分析师的能力,你让他去编程,他又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其实一个IT企业的正常结构,跟传统企业是一样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用大量的蓝领去实现价值,通过少数的白领去从事组织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全是硕士生、博士生,那我想这个企业是长不大的,它难以用一种军队的方式去组织,人人都有一张嘴,学历越高的人越爱发表意见,如果人人都有主张,形成不了合力,这对企业是不利的。 
     
    现在,紫光公司有很多软件研发工作,但整体感到缺乏蓝领人员,从长远来讲,应该由他们构成软件企业的主要人员。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数字工人”的概念,就是IT企业的程序员,是具体干活的人,应当创造条件和氛围引导大部分人甘于从事基础性工作,其实,中国企业吸引人才策略的开拓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导向上的变化。事实上,现在的人才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的,前几年,清华毕业生愿意到我们这里工作,但现在已经比较难招了,他们看上了其他机会。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的提升,企业在增多,可选择的余地也在增多。中方企业的工资确实没有外企高,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的获利能力还是比不过外企,支付不起相同的薪酬。我觉得,中关村应该形成良好的创业机制和气氛,吸引更多的人才不仅仅是在大公司,还有很多的人创办自己的企业,去创新,从而形成多渠道的人才成长机制。当然这种结构还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创造出财富效应,还需要社会性的成才或创业培训辅导机构,协助人才的成长。那么,全国优秀的青年也会往这里跑,也会形成吸引力。不光靠大企业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还应当有一条通道就是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创业人才。 
     
    总之,我认为:优势产业吸引优秀人才,产业没落了或技术水平、社会地位下降了,优秀人才即使有高工资也不见得来。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把中关村整个产业地位和产业规模提升起来,人才就会不断涌入的。也就是说,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需要企业和政府分工配合,逐利性和公益性措施并举的综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