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谁的眼泪在飞

人民网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对广大毕业生而言,这个冬天因求职而显得格外寒冷。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找到满意的“婆家”,象牙塔里的学子们可谓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大花本钱,注重包装,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豪华简历、手机等都是求职的必备品。有的毕业生更是走向极端,完全不顾家庭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甚至互相攀比,还美其名曰:“求职需要。”

    在采访了武汉数所高校的几十名毕业生后,笔者惊讶地发现他们花在求职上的费用平均为每人1500元,高的甚至达到3000多元。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这些钱都被“砸”在哪里了呢?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周某告诉笔者,刚开始求职时,看见别人都是手机派,既联系方便又显得有品位,而自己用了两年的传呼机真是相形见绌,因此他就买了部若基亚8210,新买的皮尔·卡丹手提包也顶他在学校一个月的生活费。不仅给自己全副武装,他还对简历进行了豪华包装,清一色的彩页,并配有插图,这样的简历一份要50元,他共做了10份。这样算来,他为求职已“消费”了3000多元。他苦笑地说工作至今仍杳无音讯,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付出总会有回报吧”?

    相比之下,经济学院女生李某倒深谙求职消费的投入产出效益。李发誓要当一名白领丽人,她认为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求职中至关重要。因此,大四开学伊始,她就做了一个使她看起来既轻灵又精练的发型,还特意花了一千多元钱拍了一套美仑美奂的写真集,并将其中一张作为求职书的封面。她其余的花销清单如下:买了一部手机及充值卡约1000元、服饰化妆品600余元、求职材料300元。她很自信地说:“怎样才能让你从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呢?这需要标新立异,需要显示出你的个性。”

    中文系小刘父母双双下岗,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小刘平时省吃俭用,课余还打工挣钱。求职时,看见同学们一个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小刘一狠心把家里刚寄的500元钱和自己攒的600元钱一股脑花了个精光。现在也是西装革履的小刘不得不经常靠方便面度日。

    大学生马不停蹄地赶赴各地招聘会和招聘单位时,随着门票费、旅宿费的花销,求职消费更是芝麻开花节节升高。很多同学对此不堪重负,有的人甚至为此负债累累。

    武汉理工大学文秘专业毕业生小程去年为专升本花了15000元钱,这几乎是家里所有的积蓄。仅隔一年,求职消费又不可避免地摆在她面前。小程平时是一个很节俭的女孩,求职时她仅仅给自己添置了几件时新衣裳,稍稍把自己包装了一下,为联系方便,她咬咬牙又买了一部二手手机。由于近几年文秘专业的毕业生总是人满为患,僧多粥少,小刘不得不疲于奔命于各地招聘会。前不久小程总算签约于珠海一家日用品公司,然而她从新婚姐姐那里借来的2000元钱却所剩无几。

    来自湖北偏僻山村的特困生小张,当初高考时冲着师范类院校不必缴纳学费,就填了某师范学校。大学四年,小张靠自己勤工俭学和弟弟打工接济总算就要挺过来了,然而,求职消费却让她陷入了无限的烦恼。迫于无奈,小张向银行贷了1500元钱,为自己配置了一套求职行当。她颇为委屈地告诉笔者:“面试时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的,自己不花钱打扮一下行吗?”

    在采访中笔者还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没有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他们奉行遍地撒网的原则,每赴一场招聘会,在没有对招聘单位做进一步了解和对自己做恰当评价的情况下,就急忙将求职材料乱投一气,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清人家需要哪些专业时,求职材料就已出手。有时候所投的单位同时需要面试时,却因时间冲突,不得不做一些放弃,这样经常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毕业生们大手笔的求职消费无非是为了获得招聘单位的青睐,谋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对此,招聘单位对他们的满腔热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2001年1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招聘会上,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招聘单位的负责人。

    某建筑公司张经理告诉笔者:“大学生注重外形,注重包装,这首先反映了他们对我们的重视和尊重。穿着得体的学生看起来朝气蓬勃,有年轻人的精神,也显得自信,我们喜欢这样的学生。相反,穿着过于随意的学生,我们会觉得他作风懒散,甚至怀疑他的办事能力。” 

    某品牌手机华中地区负责人刘先生说:“求职者身上穿的、手上戴的、腰上配的都能反映出他的爱好和品位,以及他对所求职位的理解程度。比如有一个光电系的同学使用的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手机,他就向我详细地谈了他对我们公司的了解情况和他的那款手机的优弊,以及他所提出的改进办法。由于觉得他的办法切实可行,我当场就拍板要他。”

    南京某军区招聘负责人认为:“我们招聘单位并不以貌取人,而是重视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能力。大学生求职重视外形无可厚非,但不必过于讲究,吹毛求疵,毕竟大家还在读书,经济负担不起,这些我们都能理解。而且良好的外形并代表一个人有着良好的修养和素质。在以前的招聘中我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尽管衣冠楚楚,却在招聘现场吞云吐雾或者吃零食,这让我们很反感。我们希望招到功底扎实、表里如一的人才,而不是空有一幅好皮囊。”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尽管良好的外形包装在求职中可以助求职者一臂之力,但求职往往是靠实力说话。或许我们更应该重视平时学习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是靠临时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