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最盼北京、上海也能放开落户限制
3月26日,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毕业生户口可存母校”等就业新政策,在北京、上海各大高校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中均引起较大反响。京沪高校的毕业生普遍认为,总体上看,新政策对毕业生而言绝对是利好消息。
京沪两地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把北京、上海作为就业首选城市。过去,那些外地生源的毕业生,为了留京留沪,在暂时找不到满意的用人单位的情况下,迫于5月“大限”的压力,很多急匆匆地随便找个工作,甚至是一些和自己的学识、能力不匹配的工作。据笔者了解,北京某高校的一名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想随便找个工作将就,眼看“大限”将至,为了户口不被打回原籍,只好向家里要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买了一个北京户口。上海某高校的一名毕业生,因为在离校前没落实工作,自己的户口被打回了原籍。他只好回乡继续苦读,通过考取上海高校的研究生才改变了自己的户籍。
新政策的出台,给了这些想留在北京、上海的学生两年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
但是,针对“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一条,京沪高校里不少还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说:最希望北京、上海也能放开落户限制。
与此相比,新政策中享受落户优惠的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学生反应则相对平静。一名广州的女生说:“我们毕业后想留在广州工作,户口并不是大问题。”大连铁道学院毕业办的胡处长说:“在大连,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只要能找到工作,落户基本上不成问题。”其实,近一两年来,很多大城市就已经放宽了高校毕业生在当地落户的限制。“受户口限制最紧的是京沪两地,最盼望落户优惠政策的也就是想在北京、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复旦大学大四的一个学生说。
此外,还有同学提出,就业制度是个系统工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只是户口、用人指标等,就业过程的其他相关环节也应该随之改革,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北京某大学的一名2001届本科毕业生提到了就业报到证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他拿到的就业报到证上所写的单位无法接收他了,而另一个单位则表示愿意接收他。这就出现了一种尴尬境地:就业报到证上开的单位不接收他了,而接受他的单位也去不了,因为改派手续相当烦琐。
“这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往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方向进行的。这是个好的开始,我们期盼改革的深化和全面展开。”北京一个大三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