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时 哪些“细节”不可忽略?
一部精彩的小说,免不了许多细节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中却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求职面试中有不少的“细节”,很多求职者虽然不屑一顾,但用人单位很在乎“细节”,很多人就在“细节”上忽略了,或出了问题,而使自己与理想就业机会擦肩而过,需要特别提醒求职者:“勿以善小而不为。”
包装太抢眼 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才能的同时,也重视求职者的个人形象,因为个人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求职者,往往打扮得不合时宜,浓妆艳抹,雍容华贵。这样很容易给人以不信任感、不庄重感。一位应聘采购职位的求职者赴一家跨国公司参加面试,仅短短的十分钟就结束了。这位求职者未被聘用的原因是她脖子上挂着相当粗的金项链,让人事经理特别反感。外部包装对女求职者尤其重要,你既然是来参加工作的,就应与职业妇女的穿着要求相适应。不要随便地穿牛仔裤或T恤衫,那会使人觉得你不庄重。天气较热时,你可以选择裙式套装;如果是稍冷的天气,西装或其他短外套比较合适,花俏的流行服装不好。也不要着礼服或艺术色调、艺术风格过重的服装,过分暴露的服装会使用人单位忽略你的才智而被你的性感所干扰,严格的面试人会把你当成轻浮的女子。因此,透明的罩衫或开口的裙子,领口开得很大的上衣等均应该避免。
称呼难入耳 写信不能用粗俗语言,常言道:“凉菜冷饭尤可咽,粗俗话语难入耳。”如不能用“大胡子处长介绍我到你们单位来”等一类无礼貌的语言。另外,称呼也要恰当,如不恰当会显得俗气。如有一位女中专毕业生在写给某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信中的称呼是“叔叔、阿姨”;又有一位函授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写给某单位人事处工作人员的求职信的称呼是“大哥、大姐”。其实这个人事处的工作人员除了有两个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外,其余几位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同志了。这样显得极不礼貌,甚至至让人哭笑不得。
笨嘴吃“闷亏” 面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一张“嘴”,虽然不要求做到巧舌如簧,但也不能笨嘴瞎说。面试中,你的语言反映你的目的与“水平”。或许你不在意,但面试官特别留意。一位求职者的失败就在于对“你为何要到我们公司工作”的回答,她的嘴太直、太实在了:“我想离家近一些,我妈妈也希望这样……”这种回答实在是极不得体。第一,你即将走入社会,却怕路途遥远,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吃不了苦”;其次,职业发展道路应由自己作主。为什么要受父母的影响呢?自己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性,用人单位感兴趣才怪呢?第三,在面试这种正式严肃场合,口口声声称“爸爸、妈妈”,一张口便露出了“乳臭”。在面试时,应用“我父亲、我母亲”这样的敬称,不会用敬称,或要在正式场合不知用敬称的,只有孩子。从语言中就可以判断你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已经具备用人单位职员的条件。要知道,用人单位不是学校,它需要的是成熟的“社会人”。
刨根问底 在面试之前,你一定要有备而来,面试官在提问结束之前。往往要说:“我的提问完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你对企业要问的也许很多,但切不可无休止,否则会本末倒置;虽然面试是双向交流,但毕竟是面试官“试”你,而不是你“试”面试官,应将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好,择其关键适当提问,切不可像“新闻记者”一样,刨根问底,喋喋不休。每个用人单位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情况,有些情况关系到该单位的命脉,面试官避而不答是“失礼”,和盘托出又于该单位不利,再深究下去,用人单位必起反感。故每发一问,要斟酌深浅,既不使对方为难,也不引起反感。想在面试中对用人单位进行详细了解是不可能的,求职者需要深究的问题在试用期自然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