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四种效应”决胜应聘关

《中国大学生就业》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一、首因效应

    人们在相互交往与沟通是,第一印象的好坏非常重要,人们往往根据最初的印象去判断一个人,这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例如:某招聘单位通过自荐材料将毕业生A入列预选名单,实际上这位毕业生各方面确实不错,可在面试时由于它的穿着过于新潮,给招聘考官一种华而不实的第一印象,结果被淘汰出局。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印象”标准是一致的,这就是: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一开始就要学会“首因效应”,尽可能给考官留下第一印象。

    二、近因效应

    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有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三、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鱼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鲶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鲶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欢迎。面试时,特别是在集体面试的时候,考官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最有活力,最有创意的应聘者会最受青睐。所以,在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力争脱颖而出。那种“某某前面所说的,我完全赞同”之类的随声附和,只能替别人作宣传,会被考官认为是没有主见、缺乏独到的见解,最终只能得到被淘汰的厄运。

    四、晕轮效应

    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比如,一位毕业生在应聘时,当被问及英语水平情况时,她便用英语熟练地与考官交谈起来,从而引起招聘者的极大兴趣,当场便与她拍板“成交”。在运用这一效应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做出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