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让理性之光照耀创业之路(上)

《人民日报》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思考(上)

  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本月在上海举行。此前,全国在校大学生领取风险投资第一人李玲玲的公司门窗紧闭,账目只剩100多元。而清华学生创办的“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却获得了新合作伙伴青岛澳柯玛集团投入的3000万元。

  复杂的现实让人产生模糊的认识,而读史使人明智。在对大学生创业有所评判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沉入这一两年来跌荡多姿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去。 

  呵护这株幼苗

  中国大学生创业先热后冷,火热水深。1998年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是前奏,1999年持续升温一年,至今年4月纳斯达克事件成为转折,处于低迷和攀升至今。载体意义上的“创业大赛”、效果意义上的“启蒙”,是两个关键词。

  1998年清华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进行了一次开创意义的启蒙。次年的第二届引起巨大反响,创业园不得不临时加一层办公楼,中国大学生创业由此步入第一个高峰。媒体不断报道大学生创业的神话……激越的英雄气概以至于狂热的冒险,成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在1999—2000年上半年的强音。然而,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突然大幅下滑,中国大学生创业也随之滑入低谷。

  一度热热闹闹的媒体也渐渐端起装满冷水和冰块的脸盆,让人不由得疑惑:沸水过后便是冰块,难道我们就不能力求平稳的理性思考?老师们也慨叹:媒体给学生发烫的头脑降温功不可没,只是别把火种浇灭了!

  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至今仍处于娇嫩的启蒙阶段。在长长的甬道上举着油灯划破黑暗探索前进者,最惧怕足以吹熄火光的冷风。现在应该静下心来,从本体上思考大学生创业是否有出现、存在并发展的必然性积极理由。

  何以展翅飞翔

  大学生的创业从一开始是“单翼的飞翔”,除了年轻和拥有知识,他们几乎一无所有。而市场并不会为“学生”注入多少怜悯,于是大学生们不得不唱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一次次败下阵来。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大学生根本就不该谈什么创业呢?

  在美国,学生创业创造了“苹果”等一批老名牌,高校商业计划竞赛已成为经济的直接参与力量。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已办了4000多家公司,仅1994年其经济实力就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十四位!近来,大学生创业也成为许多国家的新潮流。事实上,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正是在全球创业风潮中孕育出现。

  现实在发问:症结何在?

  浮躁的心态。因为浮躁,目光从一开始就聚焦在能否一夜暴富上;因为浮躁,匆匆忙忙就挥舞着创意书上阵了;因为浮躁,创业团队刚刚组建,就拼命说:“快给我钱吧,快给我钱吧!”这样,一旦创业失败,怎能不迅即心灰意懒?这样,就几乎没有可以体现积极意义的支撑点,而表现为大片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