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北京”为IT人才带来机遇
在未来五年之内,北京将投资1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市政改造,而其中的300亿元将用于信息化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劳动保障和远程教育,北京移动通信网也将发生第二次质的飞跃,逐步建立以宽带化、智能化、数字化、个人化、综合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移动通信网,整体水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已经很长时间内苦于没有热点的投资商们将不会放过其中的任何一个机会。于是,在政府和资本市场的互动运作中,中国IT产业将迎来一个真正基于技术和项目的投资高潮。届时受益的将不仅仅是IT企业,中国的IT人也将获得一片施展拳脚的空间。
奥运将使中国在IT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优势
网络时代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高科技人才,尤其是IT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对象。
一项调查显示,欧洲IT人才的缺口在3年后将达到170万人;在未来10年内,美国至少还需要100万名高科技人才,其中IT人才占85%以上;同样在今后10年,日本的科技人才短缺更是高达160万人至450万人,其中主要为IT人才。IT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闹起了饥荒。
中国人在硅谷的成功经历,使得中国IT人才成了一些国家争夺的目标。美国的一些IT企业频频来华网罗人才。去年10月,鲍尔默在清华运用他美国式的幽默与机智,同时毫不掩饰自己亲近中国学生的意图:“在中国有无数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技术天才。在微软的西雅图总部,有100多名清华毕业的研究生。如果你们希望到微软,可与我联系,我的电子邮件是……我期待着大家的来信。” 被称为网络时代已经落后的德国也不甘示弱,去年,一项旨在吸引人才的的计划——“绿卡工程”被正式实施,据说印度已经有5000人就“绿卡工程”提出申请,而德国人则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中国的中关村。精明的日本人争夺IT人才的高招是向中国“借脑”,今年上半年,松下集团在中国成立了中关村研发中心,在一两年内人员要扩张到1000人左右,除了两三名管理者是日本人以外,所有人才都将从中国挑选。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在一次论坛中指出,国家将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及国外高级人才回国发展IT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项资金,以联合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支持和资助国内外技术人才携带创新成果,在国内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立IT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层次IT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IT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和企业家。
另一方面,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在召唤着越来越多的IT人在中国创业。从投资规模看,今后5年,中国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现在的4.5%提高到8%。而这当中,北京市的投资就占到了300亿,在“奥运北京”的拉动下,“数字北京”正在浮出水面,同时还将为中国IT人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
“数字奥运”使中国IT人面临大挑战
为了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科技奥运,北京市提出了“数字奥运”的新概念,并从狭义和广义上进行定义,狭义的“数字奥运”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各种与奥运相关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各相关组织和个人(运动员、教练员、奥委会官员、管理工作人员、观众等)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广义的“数字奥运”是指以狭义“数字奥运”的需求为机遇和基础,更好地实施“数字北京”工程,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提高首都的信息化总体水平。
“数字奥运”既是“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又是“人文奥运”的基础,同时也是“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它是“数字北京”工程的一个龙头项目,是实现首都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最现实的需求、最重要的机遇、最有价值的品牌和最直接的动力。能否办好一届“数字奥运”,中国IT人可谓任重而道远。
对中国IT人来说,未来8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2008年北京奥运将成为通信高度现代化、数字化、宽带的奥运会。除了要建设市政基础、公用信息平台、广电网络、政府专用网、无线电综合利用等五大城市信息网络工程外,北京电信也将开始六个重大的项目建设。
这六个项目是:奥运光纤通信网将覆盖所有奥运相关的场所;奥运中心区电信局提供声音、数据、广播、互联网传输和宽带服务;奥运数字集群网;场馆内的数字有线电视网;新的海底光缆、卫星地面站和车载卫星系统;全国数字广播系统等。
此外,在2008年之前,北京还要组建一个奥运网,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好在中国的IT从业人员还有7年的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