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调查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转变

北京青年报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在日前进行的北京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的现场,记者发现北京各单位招聘台前人山人海,应聘的毕业生排起了长队,纷纷递交简历并与招聘负责人耐心沟通推销自我。而广州、上海等地单位的招聘台前也十分红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用人单位的招聘台前门可罗雀。

  黑龙江大学此次来京计划招收优秀毕业生任教,尤其在小语种(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方面,为了吸引人才,该校破例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去任教,然而这样优厚的条件并未吸引很多毕业生的注意力。该校招生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本以为优厚的条件和放宽的要求可以吸引很多人才,但没想某些小语种只等来四个人递交简历。在现场招聘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外地院校的展台同样是冷冷清清。对外地招聘机会不感兴趣的现象不止是在招聘会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高校一外语类毕业生接到中原油田的招聘书,单位承诺将其外派到中东地区工作并给出了月薪1500美元的“天价”,但该生经过慎重考虑后仍然拒绝了邀请,原因就是“我不想去河南”。而在某重点大学,陕西等地的一些媒体前来招聘,最后却纷纷沮丧离去,原因同样是北京高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外地。

  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认为,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来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不应以地域为标准,而应首先考虑该工作能否为自己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下一步的增长。“小环境即其工作单位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对于工作者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不同地域的影响。”白玲说:“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潜能的,有的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到外地工作,主要是不知道他将面对什么困难,认为风险太大,但这样往往就抹杀了他培养自己独立性的好机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受到的干扰必然会比在熟悉的环境中多,对于这些干扰应该面对而不应该逃避,只有克服了干扰,才能使独立性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

  日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在题为《从我们的两次调查看大学生就业保障和服务》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存在不少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三年来,大学生对自己创业的看法中,持“赞成、敢于去做”态度的逐年递减,分别是48%、34.1%、25.3%,而不赞成的却从3%上升到了10.5%;而在“你最愿意去的单位”的问题上,虽然几年来有所变化,如私营企业由2000年的第六位上升到了第四位、高新技术企业上升到了第二位等,但一些传统观念中“吃皇粮”的部门和单位仍是大学生的首选,如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三年来一直排在前三位,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一直排在最后两位。这样的就业观念显然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不相吻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将很难有根本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