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大学毕业生为何有业不就

京报网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当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就业着急上火时,“有业不就”的大学毕业生却日趋增多。来自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左右,待就业毕业生51.2万,其中首都高校待分生有1.6万人。

  “有业不就”大学生中,多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基层和西部需要大量毕业生奉献才智,但想去的毕业生并不多。去年,大学生就业率达95%至100%的专业,并不是电脑等热门专业,而集中在艰苦专业,如石油工程、矿山地质、隧道与桥梁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航海等。但许多学生并不屑于到这些行业就业。

  更多的毕业生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有的毕业生三个月换了三四个岗位,仍然没有试出满意的工作;一些毕业生靠一技之长,在家中揽点电脑设计、翻译等活儿,并不急着就业;一些毕业生不考上研究生不罢休,放弃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家境宽裕的毕业生,觉得衣食无忧,就业受约束,干脆在家闲呆一天是一天。

  为什么“有业不就”大学生趋多?教育部有关人士说,2002年国家出台了未就业毕业生可将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原就读学校或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政策,解除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今年的就业压力,但也给“有业不就”的毕业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有关专家奉劝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就业机会还是不放过为好,越往后拖就业难度越大。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