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传媒业最紧缺人才
日前,在中华世纪坛召开了传媒人才招聘会,云集了包括维亚康母、中国电影集团、中数传媒等“重量级”传媒机构在内的众多传媒企业。展会上不仅有主持人、编辑记者这样传统的热门招聘职位,还拿出了海外项目总监、总经理的重要职位来招贤纳士。大批的人才冒雨“赶会”,寻找传媒领域的金饭碗,但用人单位反映在传媒人才展上有些职位难找合适人才。
传媒营销人才急需真“英雄”
在此次招聘会上,不少传媒企业都招收相当数量的营销人员,全球知名的传媒娱乐集团维亚康母公司此次空缺的职位也是营销领域的网络发展部经理、销售部客户经理。索贝国际机构首席品牌执行官张旭东说,目前急需大量人才,比如发行人才、节目人才、活动策划人才等营销领域的人才。并且此次展会还出现了各种新的传媒营销“称谓”:电影发行市场营销、许可授权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等等。
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响应”者寥寥,遭到了求职者的冷遇。如北京晨报社、北京娱乐信报等平面媒体的主要职位都是营销类,记者在展位前看到,绝大多数求职者一看到“市场营销”或“广告营销”等,就望而却步了。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求职者并不看好这一职位。一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说,我学的新闻专业,就是奔着编辑和记者的职位来的,不会考虑营销类职位的。一位求职者认为,营销人员就是跑广告的业务员,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名称和“头衔”,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仍属于“低端”职位范畴。
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说,这次准备的10个营销职位相对于其他职位如节目策划、编导等来看,应聘者很少,并且符合条件的也不多,提交简历的往往都学历比较低或年龄偏大。星美传媒的有关人士说,对于传媒营销人员很多人的认识有误区,把它当作“低人一等”的职位,实际上营销对于传媒企业来说是运营的关键,而国内有传媒娱乐营销经验的人才是很缺乏的,国内一些传媒企业甚至不得不依靠港台和国外的人员做市场营销。
娱乐产业整合专家文硕指出,中国的传媒娱乐业起步较晚,经验很不丰富,尤其在市场运作营销方面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往往导致投资血本无归。因此,与国外传媒产业比较迫切急需真正的营销英雄。
全能人才稀缺
记者发现很多展位都没有明确打出招聘职位的公告,而上前询问招聘方则先问有多少工作经验,并且对应聘者的外表要仔细“打量”。之后解释说,我们招收的职位实际只有一个,就是能够“采、编、播”的全面人才,这样的人才既是编辑记者,也要做主持人,甚至得懂得营销和策划。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招聘人员介绍,现在电台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向复合型发展,做节目的人应该既是策划者,又是制作者,还是发行运营者。要求懂编辑、会采访,还要能主持,所以面试时首先就是形象上的考虑,同时对于市场运作要
了解,最好懂得营销。动感音乐频道的负责人说,我们招收主持人也不仅是看外表,形象亮丽,但是对于节目策划和采编却没有“想法”,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并不看好。一位新闻专业的女研究生告诉记者,她原本想应聘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但是发现多数用人单位要“采、编、播”的全才,不少单位不是先看简历而是看外表和形象气质。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学红认为,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企业招聘大量的人才,正是希望利用人才的创造性来达到赢利。企业在挑选人才时最先考虑“这个人才究竟能给企业贡献什么,能贡献多少”。目前,对于传媒人才来说,要求也在明显地提升。
海外中心项目经理难寻
唐龙国际此次招聘的职位中列出了海外中心项目经理的职位。公司的人事主管朱越说,很多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人才递上简历,但这个职位有可能空缺。对于这个职位朱越解释说:“英文是最低的要求,仅仅有留学背景或者简单的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公司会开展很多国际合作,海外中心项目经理不是购买单个节目,而是要签下采购量很大的订单。我们希望招到曾经和大的传媒公司打过交道,在圈内有良好的口碑,能胜任国际间谈判、洽谈的人,他的形象要能代表唐龙的国际形象。”
媒介管理、策划人才依旧缺乏
近年来,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寻找名记者、名主持,寻找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需求呼声不断。这个问题在这次行业的人才展会上依旧没有解决,几乎80%的参展机构设立了招聘媒介主管、媒体经营主管的职位,但采访中大多数的机构对应聘者并不十分满意。
北京广播公司招聘投融资专家,但招聘方表示特别满意的很少。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缺乏,几乎成了媒体的“通病”。北京广播电台策划中心总经理张宇成分析认为,国内的媒体一直以来属于事业单位,由于近几年才开始企业化运作,所以专业的经营型人才和策划人才立刻出现人才空缺,大多数报社、电台、电视台的管理、策划人才都是媒体人出身。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很好的编辑、记者并不代表精通管理。“可能目前因为媒体的广告收入很高,所以如今的媒体经营管理显得比较简单。但将来传媒业老板发愁的不仅仅是挣钱的问题而是把挣到的钱花出去,也就是如何进一步投资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