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跨国并购 中国究竟在寻找什么?(2)

天极网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接上)贸易背后的“产业危机”

  先不说中国在俄罗斯的“假货事件”,西班牙埃尔切市的“焚鞋事件”,是中国产品在欧洲遭遇到了“民间贸易壁垒”。中国打火机在欧盟遭遇“反倾销”,这次中国纺织品又重新享受“贸易配额”,难道中国人就只能生产廉价的消费品?

  在巴基斯坦,华为和中兴通讯同样也在“争夺订单”。中国的企业从低价消费品,到高科技通讯项目,在国外为什么非要进行“窝里斗”?说穿了,一句话,那就是:中国产品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缺乏知识产权导致了恶性的竞争。

  “国际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拥有中国自己人的跨国公司,更是中国人几经追求的奢望。于是,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在2004年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先是TCL在法国并购了汤姆逊电视机和阿尔卡特手机,然后,又是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国人抱着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联想的时候,TCL李东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TCL一直在走自己的国际化之路。

  TCL首先在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以推广自有品牌产品为主,逐步形成自己掌控的销售网络;对于成熟的欧美市场,初期利用制造优势以OEM等方式输出产品和服务,积累了一定竞争力后,通过收购跨国品牌最终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主流厂商之一。

  TCL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清晰的,企业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巨大的收益和潜在的风险同时存在。“跨国并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李东生如是说。

  TCL通过并购,在中国、欧洲、北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战略OEM五大业务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全球产业资源及格局的整合,有效避开了贸易壁垒。如通过在墨西哥的工厂,规避了美国的反倾销政策等。

  但是,两次不同的并购,带来的却是不同的结果。在2004年几乎同时并购的两个企业,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一开始让李东生感觉难“啃”,如今正按预期目标逐步扭亏;而盲目跟进的阿尔卡特手机,如今却面临种种的棘手问题。

  “跨国并购”带来的重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各大手机生产商的争夺战中,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企业分化,手机中名噪一时的西门子,这两天急于出手却找不到买主,更何况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阿尔卡特手机远远不如西门子的产品。

  TCL国际化的“规模并购”,看来已经显现出潜在的危机。那么,联想的未来将会怎样?这是一个期待之中等待回答的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大批的企业,他们也在等待着走出国门,国际并购定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国际化并购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技术还是市场,是他们的必须面对的选择。

  “巨头并购”时代的来临

  微软是可怕的。微软的操作系统,可以进行无数软件的捆绑。微软Windows成长的经历,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和技术并购的历史。当然,微软的可怕不在于合法的商业并购,最可怕的事情在于微软对其他企业产品的抄袭。

  网景浏览器的衰亡,就是这种不正当市场竞争的结果。微软遭到许多著名IT企业的围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微软技术抄袭的本身,破坏了市场的游戏规则。鉴于网景的前车之鉴,此次苹果公司抢先发布Tiger操作系统,乔布斯就设置了大量的专利防线,“专利”和“知识产权”是对抗微软最好的武器。持有 “知识产权等于盗窃”论调的那些人,只能说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法盲。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全球化的竞争还在继续......IBM被誉为IT企业中的大象,这10年中IBM的一直处于企业的转型之中。IBM不停地出售那些赖以起家的硬件部门的同时,他也在不停地收购软件公司进行着系统的改造。

  1995年IBM35亿美元并购了LOTUS,2001年,IBM以10亿美元的现金把 Informix收归旗下,2002年35亿美元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部门,随后又21亿美元并购了存储资源管理软件TrelliSoft......

  IBM的收购在于改变公司的结构,把高蛋白的产业纳入自己的囊中,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营养结构,让这家具有将近百年历史的老树,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继续的开花结果。

  2002年,依靠收购起家的Cisco在中断很长时间的收购后,在5月份再次大开杀戒。Cisco在2000年收购了23家公司,2001年只收购了两家小公司,2000年之前他的成长就是在并购中迅速壮大的。

  并购不论是在成熟的欧美市场,还是在新崛起的取得市场,都是企业迅速崛起迅速壮大的成长的利器。今年,Cisco和SAP在争夺仁科的争夺战中,再次以105亿美元获胜,更是证明了并购对企业的成长的重要性。

  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伴随着全球化的企业并购。企业大并购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市场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

  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绝对不会放过这样市场机遇。怎样的并购才算企业资源最佳地配置呢,这是留给中国企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两种不同的并购

  跨国并购的战局已经开始,中国企业征战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TCL和联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接下去的故事将以怎样的情节推进,这是新闻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并购”是企业迅速壮大的捷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并购的目的和手段各不相同。企业并购行为往往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解决的问题往往集中产品、品牌、渠道、客户占有率等问题。

  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技术并购占主导地位。企业缺乏大规模资本运作能力,依靠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地占据市场,来实现资金、品牌和技术的积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市场上拥有足够的资本运作工具之后,这时并购的市场因素大于技术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市场并购”。

  在TCL的两起并购中,都属于规模型“市场并购”,TCL的本意在于扩大欧美市场。但是,阿尔卡特的受阻和汤姆逊相对顺利地整合,是由于两个行业的产品周期不同,被并购的企业自身的技术含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今天企业整合的步伐。

  由于汤姆逊旗下有电视发明的鼻祖,“并购”后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可以利用汤姆逊已有的34000余项彩电专利;1000多名员工的研发队伍,是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后盾;通过其全球六大研发中心合理分配资源,使TCL彩电在技术商品化层面,率先跨入核心技术积累阶段。

  TCL对阿尔卡特的并购,则缺乏及时层面的支持,是导致TCL一度濒临企业成本失控的危局。而联想并购显然看重的是IBM的规模效应,注重市场的渠道和客户资源的占有,以及公司团队构成的国际化,使企业在国际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得先机。

  从目前国际经济的发展来看,美国的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企业新一轮的规模裁员已经开始,这是技术更新升级换代主要表现。另外,由于经济进入低潮时期,企业并购的成本和经济上升时期有很大的不同,这绝对是中国企业“并购”跟进的最佳时期。

  “技术并购”由于对方企业规模小,技术发展的方向明确,具有独特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优势。这是中国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在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过程中,快速获得资源的最佳方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受困于技术含量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处被动挨打,从获得“知识产权”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技术并购”是一大批企业技术积累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