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中小企业缘何拒绝应届生?

人民网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受高校大幅扩招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先就业,后择业”等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毕业生仓促就业,当理想与现实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他们中部分人短时间内便选择了跳槽或辞职考研,这让那些接收单位颇觉心寒,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呼上当,甚至坚拒应届毕业生。对此,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及用人单位呼吁,“先就业,后择业”是让大学生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这绝不意味着仓促就业与频繁跳槽,大学生就业要考虑清楚了再出手。

  跳槽让企业不敢要应届生 

  日前一次会议上,广州锐旗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指出,他们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之后留下来的竟然不到20%,为此有的企业招聘便刻意回避应届毕业生。尽管上述调查可能属于个别现象,但部分企业受访时仍对应届大学生颇有微词。广州某民营企业人事经理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有的大学生到了单位后眼高手低,不安心工作,由此企业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做事,最终双方只有不欢而散,而有的大学生更是不辞而别,让企业蒙受损失。笔者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流失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专科毕业生相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更容易跳槽。 

  急功近利催生“骑驴找马”心态 

  笔者近日在广州地区一些高校采访时发现,“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在应届毕业生中的确大有市场。回避竞争压力、因经济压力大而急功近利,这些都直接导致不少大学生对首次就业不重视。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同学说,自己“公务员也报了,招聘会也会去,但期望值不会太高,先定下来再说,打一枪再换一个地方”。他说,很多同学也都抱有这种心态,“看着招聘会黑压压的人头就犯晕,还是骑驴找马来得踏实”。 

  大学生流失没有想象中严重 

  尽管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普遍,但笔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流失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广州市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主任朱韦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人事部门审批后进入广州的大学生流失率非常低,可能连一成都不到。 

  一些大学生的说法也印证了朱韦伟的介绍,今年7月份毕业于暨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小林说,同学中确实有已经跳槽的人,但只有寥寥几人,大部分同学还是在求职的过程中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与方向,因为“大家都认为初涉社会是最需要积累的阶段,需要锻造事业基础,短暂的工作经历也难帮助我们得到更好岗位的青睐,尤其是女生,更加想尽快稳定下来”。 

  频繁跳槽是把双刃剑 

  华南师大的陈同学去年怀着“拣到篮里都是菜”的心理,早早签了珠三角一家私营企业。后来有一家愿出更高薪金的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结果他需要向原用人企业交纳数千元的违约金,这也就是他单方毁约付出的代价。 

  大学生赔偿违约金,这只是经济上的付出。而用人单位由于失去安全感,招聘时苛刻条件会不断增多,无形中又给大学生就业增设了许多不必要的复杂环节,由此导致就业渠道更加不畅通。另外,类似跳槽引发的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用人单位为保护正当竞争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已作出了必要的“反应”,会与大学生签定劳动合同时再加上更多的自我保护条款,这无疑也给那些想“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学生们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先就业并不意味随便找个单位 

  针对大学生草率就业又频繁跳槽的苗头,有关人士呼吁大学生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就业。“我们说‘先就业,后择业’不意味着随便找个单位就业了事,而是希望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所在,调整好他们的期望值,让他们不怕从基层做起。”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如是说。 

  锐旗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表示,大学生应多点接触社会,早点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才会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顺利就业,也不会出现频频跳槽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