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联想换帅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突围

博锐管理在线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最近的联想换帅事件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中国企业来说,联想的这次行动确有诸多启示意义。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危机重重中的突围,而不是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因为市场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中国企业国际化环境与索尼、三星时代完全不同,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经验在信息化时代,也是无法信赖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索尼还可以有机会稳扎稳打,盛田昭夫可以从那时起,通过20年的时间为收购哥仑比亚广播公司做准备。但今天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了。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加速,使中国企业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养精蓄锐,也没有可能采取常规的步步为营的战略。

  后现代社会,跨跃式发展不仅是形势所迫,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制胜之道。渐进式发展将使中国企业丧失未来生存的空间。正因为市场有限,竞争残酷,联想才会使用这样的猛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行起来则需要真正的大智慧。

  相对于索尼任用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霍华德·斯丁格为CEO,联想的先后任用沃德和阿梅里奥为CEO无疑是一种跨越式战略。索尼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国际化之路后,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才走出了任用外籍CEO这一步,而联想是在国际化伊始就如此了。表面看来,联想没有经过索尼漫长的国际化历练,是一种冒险行为,但实则是在情理之中。不管联想与索尼的企业状况有多么不同,重要的是,它们今天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环境。

  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次联想换帅事件的意义大于一年前的收购IBMPC事业部。因为一年前的收购是战略跨越,而今天的换帅行为则属于战略调整。如果说这次换帅事件的意义大于一年前的收购,则必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联想的国际化遭遇失败。显然,这种评价不仅为时过早,更有失公允。

  一年前的“蛇吞象”式收购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里程碑。在联想的“冒险”行为之中,隐藏着太多的合理因素。所谓“28岁的父亲“和“100岁的儿子”现象,其实没什么值得惊奇的。该惊奇的是,我们还是以老旧的眼光来看待全球化或知识经济时代的问题。难道我们要联想成长到超过IBM,再去“合情合理”地收购吗?联想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它中国企业也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都是一部跨越式发展的超级史诗!

  联想要成为世界性品牌,不可能再走IBM的百年老路。正是要成为世界性品牌,联想才需要今天的激流勇进。至于能否借力奥运成为世界性品牌,那当然要看联想从今往后这几年的表现了!

  面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化市场,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后发劣势”,而不是“后发优势”。要变劣势为优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入虎穴,就是“蛇吞象”式的超常规举措。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其实对中国企业也颇有启示意义。面对强大的对手,一切“正规”军事理论都不起作用,惟有顺应时势,采取超常规战术,方可创造奇迹。

  当然,对联想而言,取得国际化成功的根本,最终还是要靠管理上的功力与文化上的强势。而文化强势,决不是靠“中国式管理”或“中国文化”所能解决的。通过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征服”去树立国际品牌,无疑是一种乌托邦。信息社会只存在文化融合和文化适应。幸好联想对这一点有相当清楚的认识,否则就不会一开始就任用外籍CEO,并且在战略转折之际仍然选择更合适的外籍CEO。

  但不排除联想遇到了文化障碍。国际化初期的联想文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趋于成熟。尽管柳传志和杨元庆在公开场合都否认联想此次换帅与文化冲突有关。但至少可以表明,联想认为阿梅里奥更符合它目前所需要的文化。我所说的文化不仅仅是价值观,还包括市场战略层面的执行文化。

  不管中国企业承认与否,或者有没有真正认识到,缔造强势文化都将是今后国际化进程中最大的挑战。或许联想今天选择阿梅里奥,是基于其对亚洲文化的熟悉。但未来中国企业的文化突围,却在于真正意义上的与西方对话。

  自“五四”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就是不成功的。我们只吸取了其器物文化的一面,而忽视了其精神文化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作为企业生存土壤的商业精神,在中国还是如此贫瘠!

  接受西方文化,不在于表面的客气与尊重,而在于认同、交融与同化。真正能作到这一点的中国企业凤毛麟角,而联想却未必是其中的一员。尽管联想已经连续任命了两届美籍CEO。

  但无论如何,联想都是善于创新的公司。如果说,联想并购IBMPC事业部,拉开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序幕,那么,此次换帅事件则表明,为了扭转目前的市场颓势,联想进行了较为现实的战略调整。选择更适合开拓全球市场的阿梅里奥,实际上是联想面对残酷竞争的突围之举。

  面对联想的行动和处境,中国企业不应该隔岸观火,而应该低头看火苗是不是已经悄悄爬上了自己的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