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布道者”之困
与以往相比,他此次的冒险,能否继续证明他曾具有的前瞻性的商业眼光?此次的“布道”,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受人追捧?
在互联网的非理性时代,他是众人眼里的“数字英雄”,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在与张朝阳、丁磊构成的“网络三剑客”之中,他排行老大,但在资本面前,他们却又呈现出不同的人生格式。以作秀之术见长的张朝阳,至今仍是搜狐的第一掌权者,一直以网易首席架构设计师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丁磊,经过一番“韬光养晦”之后,重新出山担任网易CEO.相比之下,看上去有些憨痴、迷恋技术的王志东,却显得有些沉寂。
新浪网辞职后,他又转身成为了一家新型软件公司——点击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点击科技)的总裁,推广着他的“协同”软件。与以往相比,他此次的冒险,能否继续证明他曾具有的前瞻性的商业眼光?此次的“布道”,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受人追捧?
11月16日,“点击科技”裁员的消息在业界不胫而走,各种猜测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朝王志东投射过去。
“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战略调整,可能幅度比以往稍微大一点点而已。”这是王志东给《财经时报》的解释。他的语调听上去很放松,家里不断传出孩子练习钢琴的声音。
2004年初,王志东融资1300万美元后,大肆招揽人才,员工由原来的50人扩张到了260多人。此次总共裁掉了38名员工,占总人数的15%。裁员重点放在销售部,被裁的大都是销售业绩不太理想的员工。
王志东说:“协同软件不是一个简单产品,它与卖PC、卖硬件产品不一样,其它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完全可以分开,但协同软件不行。”
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实际上,这只是公司的战略安排,裁员之后,又会大量招聘新员工,甚至“比裁掉的还要多”。
从12月9日开始,“点击科技”便会向社会公开招聘50多名员工,甚至会出现公司管理高层巨大的人事变动。
对此,王志东仍采用了较为低调的处理方式,每当手机显示不熟悉的电话号码,他一般都不接听,这是典型的王志东性格,沉得住气、老练、不张扬。他说:“我们这么低调处理,不是刻意躲避,只是不想让媒体将此事进行放大和变形”。
国际化诉求
协同软件(Collaboration Software)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等;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VoIP(传输话音的独立通信专网)等。据Gartner统计分析,从2003年开始,全球范围协同软件已成为用户应用软件采购最大热点,位居信息化应用软件首选,到2005年全球协同软件市场的营业额将达近500亿美元,到2006年协同软件市场规模将赶超ERP(企业资源管理软件)。
王志东反复向记者阐述的观点是,“2006年肯定是协同软件爆发的一年”,语气显得有些迫切。
这让人想起了2003年,当时王志东就自信地向记者描绘“协同”前景。“我相信,在3-5年内,协同软件一定会成为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重要工具。”
2004年6月,IBM推出WORKPLACE,表明自己即将涉足“协同”市场。
到了2005年,国际市场对“协同”软件的热度明显提高。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Microsoft收购了Groove.而在几个月前,浪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协同”市场,这些都说明了“协同”软件的科技潮流即将形成。协同理念不同于以往的ERP、CRM,它不仅应用在某一个部门,而且要贯彻到整个企业,从采购、设计、销售到配送的完整过程。不仅如此,它还能够跨不同的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当中共同管理。
到目前为止,国内打着“协同”名义的软件公司达到了500多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做传统ERP等的“冒牌货”。
王志东之所以“变革”迫切,主要是针对国内、国际日益复杂的竞争格局。为了保住其同类软件“老大”的位子,王志东必须通过不断变革来加以应对,所以,他首先把销售部和服务部进行重组,然后设立一个“国际业务部”。一是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与类似微软、IBM这样插手“协同”软件市场的国际大公司,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但目前国内对“协同”的认知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等于说,仍需要王志东不停地“布道”。看到眼前的情形,王志东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步子的确是走得“有些急了一点”。
他说:“我原本是想到八层楼,然后埋头往上爬,结果发觉自己竟不知不觉地爬到了第九层楼。所以,我只能再回走一点点。”
为了公司长期的发展,他决定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精兵简政”,力图先把各种关系理顺,让公司2006年能“轻装上阵”地“干一把”。
快鱼吃慢鱼
在王志东最近刚写的一篇名叫《王志东说“协同”》的文章里,为了让人便于理解“协同”软件的产品内涵,他引用了“快鱼吃慢鱼”的商业理论。他说:“快鱼吃慢鱼”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以快制动,就是说以快吃慢,这个企业其实要由资源为核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来认为资源创新,现在则更加重视行动创新,你的行动比别人快,你就能取胜。
他给自己的“点击科技”的定位是国内“领先的协同软件提供商”。2001年,王志东从新浪辞职后,以50万元注册了“点击科技”。
2002年,他第一次开“协同”软件发布会时,下面的人大都你看我,我看你,谁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2003年初,他开始着手协同软件的“布道”工作,频频出现在媒体向人们解释什么是“协同”,尤其到了2004年初的融资成功,更成为国内厂商、媒体的关注焦点。
截止目前,方正科技、国泰基金、泸州老窖、北京城建集团、大庆石油二厂、大连保税区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纷纷成为了他的客户。
可以说,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王志东快速地完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微软、IBM等大的国际公司相继进军“协同”软件市场,验证了他对“协同”市场判断能力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又让他不得不产生危机感。
不过他还是认为自己“走每一步棋时,都很清楚想达到的目标” .赌博与冒险
在国际上,“协同”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这并不说明协同软件早已成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协同软件的萌芽就开始出现,但正如时任甲骨文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MarkJarvis所坦言的,到2003年为止,Microsoft、IBM等公司的应用协同软件技术已经有5年的时间没有更新了。因为组织协同所面对的是一个人——机——社会系统,先进的管理思想需要技术条件和环境支撑,网络通讯、移动终端、无线接入等基础设施和技术环境对于协同应用的实现具有约束和支撑作用。这些条件不成熟,就不可能有相对成熟的协同应用软件。
对此,连王志东本人也承认,这比他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冒险。怪不得很多人都说王志东身上有一种前瞻性的技术思想和战略眼光,甚至包括某种赌博情结和冒险精神。
王志东说:“这有点和算命一样,如果非要说这是一次押宝的话,这一次押宝比起上两次更不容易。”
不管是引进Windows“中文视窗”,还是创办新浪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乃至现在所开发和推广的很多都听不懂的“协同”系统软件,王志东总有一种先知先觉的“运动”状态。怪不得在IT界,很多人评论他身上具有浓厚的“赌博情结”,就连他本人也向《财经时报》戏言自己是IT界一个“爱搞事的人”。
因为,最初他在引进Windows时,Windows软件系统已经在美国呈现出苗头,他当时需要判断的只是Windows系统究竟能在多快时间内风行中国,或者适不适合进入中国的问题。第二次他进军互联网,创办新浪网,就更容易了,因为互联网在美国已经起来了。这两次,他只做了模式的引用工作,而这次做协同软件基本上是和国外在同步进行,所以其难度更高了。
王志东所开发的“协同”的终端用户大都是中小型、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一般需要花十万元左右便能安装一套“协同”系统,大型企业的价格一般几十万元左右。但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协同”的认知还存在距离,还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模式,这对王志东的“协同”推广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这位IT界观察人士甚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如果王志东若要真的进行战略转型的话,其实完全可以尝试由原来针对企事业单位服务转向为个体用户服务。
如果要让使用“协同”变成一种真正的潮流,必须有更为工业化、现代管理意识的社会背景才成。那么,这就必须要求王志东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作为深谙“协同”前景的王志东能等,但作为风险投资商的富达公司能不能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