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古代著名职业经理人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自幼好学,通“诗”、“书”,懂礼仪,武艺高强。他的祖先与周王室同宗,后来家道中衰,陷入贫困。为谋生,管仲与结拜兄弟鲍叔牙联手经商,十多年走遍中原各国。管仲虽无商学院的学习经历,更无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却有丰富的从商经验。
管仲有着重要的人脉关系。这对职业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与鲍叔牙一起经商时赚了钱,虽然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但鲍叔牙对此从不计较,并说管仲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鲍叔牙认为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后来正是仗鲍的举荐,管仲才成为齐相。
职业经理人以事业为上,可以不忠于老板,但必须绝对忠于事业。他和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想尽快回国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射杀小白而未成,小白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称为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公子纠,也要杀死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认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管仲对弃公子纠而辅佐小白难以释怀。鲍叔牙说:“做大事者,常常不拘小节……。你有治国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志愿,如你能辅佐他,日后不难功高天下,德扬四海。”最后,管仲接受了“忠于事业”的选择。
管仲深知富民强国才是成就霸业的根本。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实行租税改革,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作为职业经理人,管仲极其智慧地处理好了与齐桓公这样的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举霸业,服天下”是齐桓公与管仲的共同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策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管仲在一些无害于“霸业”的问题上对齐桓公采取了放任与纵容的态度。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初时曾问:“我很好色,对霸业会有害吗?”管仲回答说:“无害!” 而对齐桓公封禅的主张,管仲则巧妙阻止。当齐桓公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梦想时,突然提出封禅泰山的想法。当时,管仲并无一言,认为齐桓公好胜,不能正面谏阻,只能私下阻止。当晚,管仲私访齐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禅决定。
于是,齐桓公把绝大多数政治和经济事务交给管仲全权办理,而自己则深居王宫,行“好色”之欲。
管仲的团队观尤其值得今天经理人的借鉴。当齐桓公为管仲的才华所服,当即决定拜其为相时,管仲却予以拒绝。就在齐桓公觉得奇怪的时候,管仲提出了建立自己管理团队的要求,举荐隔朋、宁越、成父、宾须无、东郭牙五人担任要职,之后才就相位。管仲在团队建设中注意处理好新团队成员与老团队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在齐桓公最亲近的人中,有易牙、竖貂、常之巫、公子启等几个奸佞之徒,如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把自己的小孩杀了给齐桓公吃。在管仲掌权期间,一方面容忍这些小人的存在,另方面,由于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及管仲的控制力,这群人并没能掀起大的风浪。
管仲以极高的技巧实施“兼并扩张”政策,提出“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公元前652年,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诸侯国会盟,并依据管仲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因有殊勋于齐,管仲被桓公尊为仲父。
管仲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堪称杰出。公元前664年,在管仲的力主下,齐军与燕军联合,抗击侵犯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连败山戎兵并破接纳山戎残兵的孤竹国(今河北东北部)。孤竹国将齐军诱入荒漠。齐军处境危险。管仲向齐桓公建议:“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大王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言行事,果然走出险地。这就是“老马识途”的由来。
公元前659年,楚国出兵郑国。齐桓公与管仲约鲁、宋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抗楚。楚国面对大军压境,派使臣屈完出来谈判。屈完见到齐桓公就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意即两国相距千里,你们为何侵犯楚地?管仲指责楚国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的包茅,公然违反王礼等,所以才兴师问罪。不战而屈人之兵。齐桓公乘势同意与楚国结盟。南北军事对峙也体面的结束了。
管仲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杰出的管理才能,实现了齐国的强大和扩张,帮助了齐桓公完成霸主事业。管仲并将自己的管理理论(强国方略)集成《管子》一书,可以称得上是既有理论贡献,又有实践才干和杰出成就的优秀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