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大学生说就业难 企业说人才难求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2005年高校毕业生有338万人,2004年280万人,每年增幅达20.7%,而相应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却远远落后于毕业生涌出校门的增速。但另一方面,好工作挤破头,不好的单位看不上,却又加剧了找工作的矛盾。
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自己可心的工作
一位姓陈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里的钱又没有及时寄到,竟然饿了两天。她告诉记者,找工作时,她11元钱过了10天。
张玲是江苏人,2004年从一所重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她自己对IT业一直看好,所以对未来的职业也很乐观。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选择了一家生产企业做网络管理,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真正要做的网络方面的事情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打杂,同时报酬的递增也明显滞后于贡献的递增,她在岗位上越来越缺乏成就感,工作意志低沉起来。她选择了辞职,如今她又面临着重新踏上寻找工作的道路。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自己可心的工作,以及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这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许多毕业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工作,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网上求职几种途径都尝试了,但是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却寥寥,或者是根本没有。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应聘过程很顺利,但是到了签约环节往往出错,举棋不定,错失良机。
毕业生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确实,捧着大学学历证书找不到工作的人已越来越多,这种无奈甚至已波及到研究生、博士生。对此,北京华风科技公司人事处的赵锴说:“有人说,中国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人太多了,而就我个人的就业经历和曾经招聘过几百人的一点点经验告诉我,人多远远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你发现现在10个公司有9个公司说找不到好的人才、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一看就喜欢上的人才,这说明,造成‘失业’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单方面的。”
他说,大学生就业不利,首先是观念、意识的更新能力不强。据他了解,有很大一部分的是因为观念有问题,而找不到工作。
“这些大学生不肯从头开始,好高骛远,总以为自己读过名牌大学,就读的是热门专业。殊不知,现在热门专业也是人才过剩,但这些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也是妄自尊大,在观念上极强的自我意识,是他们得不到企业认可的最大原因。”
据调查,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700-1900元,感到付出与收获之间有差距,薪酬不理想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调查还显示,26%的大学生是因为缺乏有效行动而被拒之于公司的大门之外。他们虽然知道要有开放的心态,可落实在行动上,却不甘心踏踏实实从头做起,不懂得经营自己的身价和提高职务竞争力,结果欲速则不达,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赵锴说,在前些年,因为在原来的教育体制下,社会上只有极少数人才有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有体面的工作。其实,这二者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一点西方的大学毕业生似乎比我们的早熟得多。
赵锴在美国有过留学与工作经历:“在国外,一些基础学科毕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工作,比如学拉丁文或者学哲学的,因为这种原因,所以选择这些学科的学生会很少,他们把这种教育当作满足自己的一种爱好,是爱好的需要而不是就业的需要。毕业以后,可能会选择教书;或者再去修一个容易找工作的学位;或者干脆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他们不会抱怨自己的专业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带来火热的生活。而我们国内的学生,把上大学当作一个‘鲤鱼跳龙门’的途径,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相当盲目。这给他们造成四年以后的痛苦,所以,转变就业的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先就业再择业,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吗?
一方面企业喊缺人,另一方面大量的人才喊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种态势能够得到解决吗?
中国人民大学的任伟明教授说:“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有很多优秀人才找不到工作。我的一位学生就是如此,他不仅有很高的学位,而且工作态度认真,有创意,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就是找不到工作;后来因为生活所迫,他一再压低自己的工作要求,情愿屈就,但还是遭到了很多次拒绝,真是让他痛苦了好一阵子。但是,在经历了这么一段过程后,他下决心重新规划自己,终于顺利找到了工作,现在生活得还不错。所以,我从来不相信毕业生会找不到工作。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也就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企业发展目标以及企业职位设计没能很好地匹配。俗话说,一个钉子一个眼,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自然是不舒服的事情。但要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主动出击外还应该按社会的需求好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目前有许多大学毕业求职者在职业选择方面没有任何要求或设想,导致自己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还没弄清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就四处赶场,到处投简历。然而一进入具体的应聘过程,就开始对单位性质、岗位层次、收入多寡、路程远近斤斤计较。其实,在个人理想或发展空间方面,想要一步到位并非易事,个人的发展始终是和知识、经验的积累相伴随的。现在就职业发展来说,一步到位很难实现,先就业再择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许在毕业生犹豫的时候,单位另有人捷足先登了。
应届毕业生应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进入单位后,应尽快进入角色转换,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要记住,有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并不一定称作“人才”,人才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职位做合适的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