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广东部属高校就业率达85%

信息时报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你收到offer了吗?”随着面向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会渐渐落幕,不少学生已经收到企业的录用函,见面第一件事便会问起这句话。而从名校毕业生那里更容易得到肯定的答案。广东省教育厅一份权威调查显示:名校生的就业情况优势明显,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达85%,但地方院校较差,仅不到七成。

  记者发现,在招聘会上,不少单位的招聘要求上都赫然写着“欢迎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前来应聘”,这让不少非名校的毕业生望而却步。究竟非名校毕业生在求职路上遭遇了怎样不公的待遇,缘何输在起跑线上,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郭莹和张薇,前者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后者来自某地方院校,二人在同一场招聘会应聘同一单位的同一个职位,但境遇截然相反

  名校生: 轻而易举获录用机会

  非名校生:精心准备仍被拒门外

  郭莹(化名)和张薇(化名),前者来自广州某教育部直属高校,后者毕业于广州某地方院校。这对好朋友,在同一场招聘会,应聘同一个单位里的同一个职位,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对此两人目瞪口呆,而张薇更是愤愤不平,极为失落。

  一个着正装备厚厚简历 一个休闲打扮简历两页

  “精心化了半小时的靓丽淡妆,外加一身500元的西装外套,配上高跟鞋立马成熟端庄。”张薇说招聘会那天是标准的“战袍”上阵,好让自己别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回头看看身边的郭莹,“运动服平底鞋,提着小包,整一个稚气十足的学生……”张薇不禁笑了:这副行头面试时可是亏大了。再看看两人的简历,可谓天渊之别,厚薄分明。张薇的简历厚达10页且全是彩印,光打印费一份就花了16元,里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自己的“辉煌战绩”。对比郭莹的可简单多了,薄薄的两张纸,全是黑白印刷,不过封面上“××大学”的字样很是醒目。“写这么多干嘛?负责招聘的人几秒钟看一份简历,哪有时间观赏你的?”郭莹说。

  面试湖南某报同一职位 面试官态度截然相反

  张薇读的是新闻,郭莹学的是历史。碰巧的是,两人居然准备投同样的职位:湖南某都市报的采编人员。一个小时后两人前后进入面试。张薇拿着简历,毕恭毕敬地递到面试官跟前。“哦,是××大学的。”面试官脸上略有不屑。张薇告诉记者,自己最怕的就是被问哪个学校毕业的。不过,翻了翻简历的作品,面试官嘴角泛起一丝微笑,“这些都是你写的吗?”张薇点了点头。看到她曾在同城的三个媒体实习,面试官便逐一让她比较几个媒体的优劣,张薇有条不紊地回答,面试官点了点头,继续发问:“不过老实说,虽然我们的门槛会比广州低,可是你这间大学毕业的到我们那边几乎没有竞争力……”张薇急不可耐地抢话:“虽然不是名校,但我觉得自己的经验还是蛮丰富的,新闻更需要实践,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面试官听后一声长叹:“这样吧,我给你一次笔试机会,不过你的成绩必须非常优秀我们才能考虑。你下午或晚上等电话吧。”面试官在张薇的简历上打了一个星号,把她送走了。

  紧接着轮到郭莹了,面试官的眼睛在“××大学”处停留了几秒,接着便和郭莹聊起她的采访经历,过不了多久,面试官就说:“笔试考场设在你们学校,你能来吗?下午或晚上等我们通知吧。”

  百般纠缠仍不给面试机会 offer不断还要百般推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张薇感觉像是度日如年。到了下午6点,她的心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电话?难道忘了我么?还是……忙乱之中她迅速拨通了郭莹的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声音:“他们下午4点钟就给我电话了,不过我还是不想去,推说要复习……”张薇还没听完脑袋就一阵空白,“不是已经答应给我机会吗?为什么不守信用呢?”此时,面试官的话久久在她耳旁回荡。不过,张薇没有停下来,上论坛,找熟人,希望找到笔试的地点。后来她终于找到笔试的地方,说是无论如何也要厚着脸皮博一回。谁料见了面试官,费尽口舌,百般纠缠,却等来了一句话:“不好意思,我们的试卷已经没有了。”

  郭莹劝她别着急,还有别的机会。不过第二天,郭莹告诉张薇,自己又接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录用函,并且单位还催她赶快上任,月薪4000元,是做网络编辑。张薇当时觉得很无奈,一边看着好友的offer不断,一边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第一关还没过就被拒之门外。

  记者发现,在应聘时,“注重个人包装、简历可读性更强、凸现实操能力、少挑少拣降低薪水成为非名校生‘打仗’的必备武器”,但即便如此,这些外在的因素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甜头。

  非名校毕业生“难出嫁”三大屏障

  非名校毕业生难找婆家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广东省大学生就业的权威调查显示,就院校类别看,名校生的就业情况优势明显,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达85%,部属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知名企业青睐名校毕业生

  据了解,一些知名企业招收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来自于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名牌高校和一批全国重点大学,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院校的毕业生,较难获得用人单位认同。

  筛选简历看重学校名气

  非名校生难找婆家,也归咎于企业在筛选简历时的偏爱。作为企业招聘的第一轮关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在筛选简历时学校名气是第二看重的因素,排在专业对口之后,占了13.5%。而一直都是毕业生择业时追捧热点的国企,同样更看重毕业生学校的名气,这个比例占了29.5%。不过,由于国企在招聘时通常只在若干个学校里面挑选,这也导致了他们招回来的学生同质性比较强,对企业创新有一定的局限。用人单位对名校生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不同层次的大学定位趋同、缺乏特色,因而用人单位只能通过“名牌效应”进行人才的选择。

  自身素质低学校帮助不大

  从个别访谈中记者了解到,非名校生认为,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差异、学校促就业不力、用人单位的天然屏障成为他们“出嫁难”的主要原因。不少非名校毕业生坦言这里有自身原因也有学校师资、设备等因素,但实践能力却不能一概而论。除此之外,学校促进就业措施不力也是他们所诟病的。名校生因为学校影响力相对拥有更多的资源,而非名校生反映学校的帮助不大。记者观察到,他们会到名校就业中心的网站看招聘资料,但较少到自家网站浏览。“更新慢,资源不足、登记困难,很难想象他们怎么做沟通学生与单位的平台。”有学生这样抱怨。据去年8月媒体报道,一些高校为了就业率甚至要学生拿就业证明才发放毕业证,这极大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就业压力。

  用人单位:招名校生更为好用

  但中小企业更青睐非名校生,因为他们更踏实肯干

  但是,对学子口中常提到的招聘方“不公平”、“歧视”,许多用人单位不以为然,尽管他们确实越来越青睐在名牌大学招揽人才。广东电台人力资源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人才发展战略里明确提到要多招名牌大学毕业生,因为这是遵循市场化的需要。南方报业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一方面经过高考的过滤,自然挑出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另一方面,工作表现也说明,名校学生更为好用。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认为,伴着招聘的市场化,是否名牌这个衡量尺度更重要;随着诚信的普遍缺失与招聘风险的提升,名校的金漆招牌更有保障;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和反馈意见,以不可辩驳之势说明名校学生好用。

  不过,记者采在访中也发现,不少中小企业更青睐非名校生。招聘会上一家生物药物公司招聘主管张先生就说:“根据我们的经验,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加容易沉淀,可能他们的定位比较好,愿意从底层做起。而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则要求比较高,他的思维方式不切实际,不踏实,老想着往外跳,一遇到更好的单位他就跳槽了,这一类人我们也能理解,但是毕竟太耗费企业的培养费用。希望他们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年轻人要沉得住气,才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专家支招:到边远城市到中小企业去

  根据调查显示,重点院校学生爱留大城市,一般院校学生愿意服务偏远地区。部属重点院校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选择余地较多,因此他们留在大城市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超过九成的学生首选京、沪、穗、深等大城市。

  与部属重点院校学生不同的是,虽然仍有67.4%的非重点院校学生想留在大城市,但这些院校学生选择去珠三角外的地区就业的比例是最高的,有10.9%的学生愿意去广东其他偏远地区就业。因此专家认为,就业观念所有大学生都应该转变,并不是非名校生就理应留在大城市,但是实践证明,非名校生在珠三角或偏远地区更能够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位,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高。因此,锻炼了一段时间,待有资本后再回到中心城市也不迟。

  此外,非名校生的选择方向更多的是民企和中小型企业。这是因为民企在招人时往往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喜欢实干型人才,而不是考试的成绩,因此一些分数很高、年年拿奖学金的同学也不一定能通过民企的简历筛选这关。而工作经验是外企、民企、事业单位都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所以拥有较多的项目经验或者专业相关的兼职经验对于应聘者来说是一个优势。如果非名校生在理论方面尚不如名校生,除了在校期间能经受得住诱惑,不被不好的氛围腐蚀,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外,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实践经验等方面为自己多挣点分数,往应用型人才方面培养。

  另外,有专家指出,因为非名校生没有太多的“贵族情结”,也没有一些名校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应该更能够“轻装上阵”。所以,只要愿意脚踏实地,从低做起,要在广州找一份工作其实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