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未来高端职场的向左向右

伯才猎头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20日

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期许。未来的职场是个什么样呢?职场专家预测,未来职场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更具协调性以及更少封闭性,女性在未来职场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职场的趋势:

1、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需要培训

坐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郊区的著名商学院———雷鸟商学院在为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时,包括这么一道程序:毕业生们一起聚集在学院的大会堂里,听完院长安吉拉。卡布里拉致辞,再在卡布里拉的带领下齐齐念诵这么一段宣誓词:

“作为雷鸟商学院的一员以及一名全球公民,我誓言,我将努力使自己表现诚实与诚信。我将尊重所有人的权利与尊严。我将努力为世界创造可持续的繁荣。我将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与压榨。我将为我的行为而负责。我将遵循上述原则,并希望能够因此享受光荣的名誉与内心的无愧。”

在华尔街高管巨额分红风波沸沸扬扬地闹过之后再看这宣誓词,感觉别有一番深意。金融危机被不少学术界人士怒斥为“个人的贪婪”的严重后果。人们意识到,原来成功与守纪之间的平衡点一旦失衡,会对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却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是很难被辨识出来的———特别是在觉得后者完全不重要的时代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之后。“除非他出了纰漏,”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克什。库拉纳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对职业道德的考量制度化。”

2、更高科技、更多接触、更快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前30年,全美的精英都集中在华尔街。现在,新兴企业将以科技的资本与分析式智慧重新上位。美国劳工部门认为,到2016年,与网络系统、数据通信以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数量增长最快——高达24%,是普通岗位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美国硅谷人力招募师马克。迪南说:“真正的问题是,接下来什么才是最赚钱的工作。”问题的答案掌握在新兴企业手中。美国经济研究国家统计局的人力项目主管理查德。弗里曼指出,非常“尖锐、富有冲劲的‘哈佛模式’毕业生开始了他们在新式创业上的冒险旅程,这对经济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什么领域是不用太担心失业的呢?答案是:卫生保健与教育行业。即使在金融海啸的毁灭性冲击下,这两个领域也不见一点萎缩。不要以为老龄化只会成为社会的包袱,他们会成为拉动就业的主力军。“适合老人居住的高级社区建设、辅助安享晚年的机构还有最常规的疗养院……它们在将来都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发展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康诺尔顿说。

3、福利制度将以年轻劳动力为导向

近日,全球人力资源公司TowersPerrin对美国数百家雇员超过1300万人的企业做了调查,这些企业都正在削减、或考虑削减员工福利。调查结果显示,削减得最厉害的福利领域是医疗保险,其次则是退休金。

萧条背景下,工作福利正在急剧缩减,而“受伤”最深的会是准备退休、颐养天年的婴儿潮生人。

“在不同时期,企业福利会有不同变化,”TowersPerrin经理罗恩。范坦内塔说,“退休金制度兴起于企业员工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劳力、临近退休工人较少的时代,这时,退休金的支付对企业构不成负担。”然而今天一切都起了变化,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美国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巨头,这些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拥有的退休员工已经是能干活年轻员工的4倍。

好消息是,尽管福利制度出现变化是必然的发展,它并不会全部消失。为了应对时艰,吸引人才,企业势必要推出能更适合年轻员工的福利制度。TowersPerrin此前曾做过另一个调查,让雇员们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福利项目排座次,45岁以上年龄层将“基本工资”与“医疗保险”放在首二位,18到34岁年龄层的答案则是“基本工资”与“绩效奖励”,“退休金”甚至未能挤进他们认为最重要福利项目的前十位。现实是,福利制度将不会再以婴儿潮生人为导向了。

4、改变传统观念,工作狂不再是榜样

最繁忙的时候,克里斯。基恩连续好几天都见不到宝贝女儿睁眼的模样。基恩是德勤(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位于芝加哥办公室的一名税务会计。去年11月开始,他终于打算终结这一切。33岁的基恩去见了公司合伙人以及他的上司,告诉他们他需要在工作上做出调整。他们答应了。从今年1月份开始,基恩每周有四天在家远程办公。当4岁的女儿凯瑟琳今年夏天开始学习儿童棒球时,他甚至可以一直陪着她练习了。

从表面上看,在全球经济萧条时刻,基恩向公司提出的要求似乎有点儿不合时宜。然而,经济生活学家评点,基恩的做法十分精明,因为他把自己的需要与现在企业内部的整合机制结合了起来。越来越多像德勤这样的大企业在寻求创造性的方式来节约成本,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减少员工上班的时长、让员工休无薪大假、平级调动员工在公司内的岗位。这种新模式让不少继承了“拼命工作寻求升职”职场理念的员工一时间有点儿难以接受。但是,至少到经济复苏以前,为了避免大规模裁员引发的舆论批判,它会成为短暂繁荣的趋势。

5、女性在高级管理层撑起半边天

工作场所调查机构Catalyst对《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的353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在高级管理层拥有更多女性的企业在资产净值上的回报率更高,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企业在被调查对象中超过了三分之一,也就说,并非个别现象。

剑桥大学与匹斯堡大学的研究都认为,出于性别上的特点,女性高管在做决定时往往比男性高管更为慎重。前者的眼光更为长远,而后者则敢于冒险(特别是在身边有其他男性同事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雷曼兄弟早将更多女性收纳入管理层,金融危机是否就不会发生了呢?

英国特许管理研究所(CMI)在展望2018年的职场时,曾指出,届时女性高级管理层将逐渐壮大,以她们更少竞争欲望、更强沟通能力、更佳合作者的特点预测,未来职场会因此变得更加灵活与高效。CMI预测,女性参与职场高级决策会是迅速显现的大势所趋,因为“感性智能”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6、付钱让你拯救地球

“失业率”正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最忧心忡忡的指标,另一个看似不相关却同样紧迫的问题则是地球环境的恶化。如今,有部分环境保护论者与经济学家意外地站到了同一阵线上,声称有办法可以一次解决这两个大问题,而这个方法就是实施综合性质的能源项目,一来可以有效对全球变暖严防死守,二来可以创造大量的“绿领”工作。“我们要么放任气候变化引发严重浩劫,要么可以为防止最糟后果的产生而创造工作———我们都知道正确的选择。”说这句话的人,正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什么叫“绿领”?这个词乍听起来新潮,但事实上,定义相当广泛且普通。如果你是一家钢炼厂的工人,你炼出来的钢铁会被用于制造发电风车的涡轮或是隔离住宅热能以减少能源流失的材料,你也能算是一名“绿领”。据美国市长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现在已经拥有了75万个的“绿领”岗位。


这份报告还预测,在未来30年里,“绿领”岗位的增长会让全美工作岗位增加10%.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不少“绿领”会是失业后的“蓝领”阶层转变而成。将工作从压榨地球能源的常规行业转移到拯救地球的新兴行业,将会是对经济与就业人口双赢的一个策略。

如何在未来职场中保持不败

未来是什么样子

我10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去马里兰州Bethesda看“世界未来学会”(WorldFutureSociety)的总部;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对未来进行思考。现在,我是一个职场专栏作家,我的工作就是思考2025年的职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将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你可能并不担心度过眼下经济衰退后的日子,但其实应该关心一下。重新定位并不只适用于对那些对工作不满意的人;为了让职业生涯获得长期成功,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劳动力大军中保持竞争力。

21世纪的绝大多数劳动者面临着双重挑战:外包和自动化。“如果他们能把你的工作写成操作手册,他们一定会的;如果你的工作能被一个低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完成,那工作就会离你而去。”《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Tribes:WeNeedYoutoLeadUs)一书的作者赛斯?高汀(SethGodin)这样说道。

贴近顾客

未来的成功劳动者将与顾客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回头客。

高汀讲到一个故事:有家超市的经理被调到其他岗位工作,但随后又被调回来了,因为顾客们写了一份请愿书,希望他能回来。“那些利用每一个与顾客沟通的机会为他们提供附加值和解决问题的人,将是2025年企业最希望拥有的员工。”高汀说道。

自律和自我激励也是重要的成功因素,因为传统的办公环境有可能在2025年基本消失。

许多人将为各种组织远程办公,工作时间将取决于与之合作的团队所处的地理位置。虽然科技手段可以跟踪你的工作内容和具体时间,但你应该具备在没有老板监督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

另一个要求是适应快速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沟通速度下的项目规划。未来的劳动者将要学会很多种技能,从战略规划到员工招聘,从电脑编程到产品设计,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各年龄段和各层级的员工都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献计献策,并取得卓越成绩。监督员和文书处理人员将不复存在。

做好准备

如果你坐在一个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日复一日地用同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工作,那怎么能在2025年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劳动者?你不但要在客户服务等领域不断提高技术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积极寻找各种方式让自己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站稳脚跟--一定要未雨绸缪。

“你不能盲目去做别人交代的事,而是要养成一种主动让别人来关注你的行为习惯。”高汀说,“促成组织实现一些有利于顾客的变革,你就将成为现在和未来的职场达人。”

对不到40岁的人来说,参加一两个领导力培养课程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从最近这个十年开始,婴儿潮一代先后退休,将在高管层留下不少空缺,这为下一代的劳动者提供了很好的职业晋升机会。

南京猎头公司  www.lebohr.com